(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左带黄河九曲蜿蜒,右屏太行千峰万仞。
如今的三晋大地,基本摆脱了昔日的粉煤灰荒,不仅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环山绕水,串联970多处点;而且一批聚焦新能源的新产业、新科技、新业态正在展现出勃勃生机。
航拍下的长治市体育公园长治驿站一个例子,长治市作为山西省“数字政府”建设试点城市,通过“数据中心云资源扩容项目”打造政务智能化样板点,大幅提升长治市政务服务效率,显著降低运维成本;而数字孪生三维地质分析平台,已经实现了晋能控股集团寺河矿区全生产要素的三维精准可视化、灾害防治闭环管理+辅助优化设计、GIS空间分析和智能决策。
有谁能想到,曾经粉煤灰荒的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今在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已经成为推动长治乃至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系列目不暇接的数智化转型举措,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
根据笔者的探访,山西虽然是老能源基地,但早已把数据看成是新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如今,山西省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1.4万标准机架,综合算力指数全国第八。具体到长治,华为还在长治与长治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潞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长治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每年为长治培养ICT人才近千人。可以看出,山西对于整个新质生产力的投入已经覆盖到了产学研等各个层面,为山西利用好数据资源升级传统煤炭资源的经济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5年9月9日,长治市作为“数智世界 太行有为”为主题的华为中国行2025·山西新质生产力大会的主办方,再一次明确了长治市人民政府与华为等企业已经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企业数智化转型等方面进行的深度合作,希望以此来吸引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优秀合作伙伴,将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案、新业态在长治乃至山西试点应用推广,推动数据要素、数智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长治乃至山西能源转型、产业升级。
事实上,早在1994年,华为就在山西有了常驻办公点,2017年以来先后三次与省政府达成合作共识。2020年7月,华为合作成立了山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2021年2月,华为成立了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
不过,要让数据融合贯通、打破信息孤岛、驱动高效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不同的客户所处数智化发展阶段不同,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已经进入深水区。
正因为此,2023年11月4日,华为中国政企业务面向大中小微企业,发布了“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在NA市场、商业市场、分销市场分别匹配相应的产品、服务和策略。
华为中国政企CMO郁赛华华为中国政企CMO郁赛华解释说,华为希望借助“伙伴+华为”体系,以客户和伙伴为中心来进行业务设计,“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带给客户”,成为客户数智化转型的同路人。因为华为拥有持续创新的技术,就可以设计深入不同场景的方案,针对不同客户适销易用的产品,发展不同类型的伙伴匹配不同类型的客户,配合在客户身边的服务团队,复制华为自身+行业的标杆转型经验,助力客户“即达”数智世界。
太行有为 创新发展
在“数智世界 太行有为”大会上,华为山西政企业务总经理帅军超介绍了晋能控股集团下属的寺河矿案例。
华为山西政企业务总经理帅军超当时,客户面临地质数据价值挖掘难,影响生产效率和作业安全的挑战。经过双方团队的梳理,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地质信息散乱(如断层、导水裂隙带等),这样不仅延缓了地质分析和生产决策的效率,也大幅提升了安全风险;其次,地质、地理信息不能精准实时呈现(如瓦斯富集区、煤层变薄带),严重依赖人工经验,这样再次提升了生产作业安全风险;第三,应急处置效率低,容易错失应急响应黄金时间窗口,影响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此外,寺河矿的地质保障系统采用的是传统架构,如同“黑盒子”封闭不开放,定制化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支撑新技术融合应用。鉴于此,华为基于多年的ICT技术积累和对矿山透明地质业务的理解,提出了搭建工业互联网架构的“数字孪生三维地质分析平台”,这样可以利用平台自带的20+核心算法和200+模型组件,快速编排标准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巷道变形与检查动态预警系统、基于多模态检查的突水预测预警系统、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系统、地表沉降检查与预警系统等,实现矿区全生产要素的三维精准可视化、灾害防治闭环管理+辅助优化设计、GIS空间分析和智能决策。
寺河矿智慧矿山项目建设投产后,由于数据融合贯通,打破了信息孤岛,可精准实时呈现地质和地理信息,实现地质与工程数据的全域集成与统一管理、地质动态建模、辅助工程设计等,地质工程师的地质数据管理和使用效率提高 30%,提升生产决策效率、地质制图和分析工作量降低 40%,应急响应时间缩短 80%。
要知道,寺河矿项目仅仅是华为在山西参与建设的100多个智慧矿山项目中的一个。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晋能控股、山西焦煤,到下属的同煤集团、西山煤电,再到各个矿山有大有小,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服务一家企业数智化转型,不仅意味着提供持续创新的全栈解决方案,还要匹配不同客户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这就必然需要携手当地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合作伙伴,才能更好地支撑当地企业的数智化转型。
比如华为在山西的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可以配合和助力当地的百信公司作为华为“鲲鹏+昇腾”双引擎合作伙伴,落地鲲鹏整机产线,带动了上下游持续创新产业链多个企业在晋发展,通过开放合作,聚合政产学研,培育“山西造”鲲鹏产业集群,助力山西省信息技术应用产业的整体跃升。
数智化转型同路人
我们知道,无论是“数字政府”还是企业数智化转型,都是一场涉及场景、流程、组织、数据和IT的复杂工程,从初期规划到最后落地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多维度的挑战。
基于此,华为在自身数据通信、5G、鸿蒙、鲲鹏、昇腾5大根技术基础上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多种多样,譬如华为在智能算力层面打造了昇腾AI计算平台,包含昇腾DeepSeek一体机、FusionCube A3000训推一体机、昇腾大规模专家并行集群推理方案、昇腾后训练解决方案等,可以为行业构建智能化大脑,提供DeepSeek行业落地的“最优解”;譬如对应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是涵盖广泛的,包括规划阶段的技术咨询、人才发展,建设部署阶段的ICT基础设施集成、HCS及行业解决方案集成,以及深度应用阶段的行业运维、维保,以及扩容/续订阶段的数字业务、辅助运营等一系列服务。
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华为始终坚守以客户为中心’,我们在今年进一步升级了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能力。”郁赛华介绍说,“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提出了三个转变,升级服务体系,成为客户数智化旅程最信赖的伙伴’,真正成为数智化转型同路人。”
具体而言,这三个转变聚焦服务体系,旨在通过重构服务体系,全面适配AI时代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的复杂需求。
首先面向客户,从传统以保障为主的服务,全面转变为围绕客户提供全栈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这就需要华为跨越单一设备供应商的角色定位,沿着客户数智化转型全旅程提供全程陪伴式的服务,从传统的“故障修复+项目交付”模式,升级为覆盖客户数智化全旅程的“规划-建设-运营-迭代”一体化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共创”,帮助客户缩短AI应用从概念到产出的周期,助力客户商业成功。
为此,华为发布了“卓越护航计划”,为政府、大型企业配置专属架构师(NASA团队),提供技术演进路线看护。
其次面向体系,从当前的条块协同模式,全面转变为线下一张网、线上一平台的合成模式。也就是说整合线上O3伙伴服务平台,集成华为30年交付经验,通过AI实现“知识找人”,为伙伴提供一站式工作台;开放API接口,支持伙伴联合开发行业解决方案(如与惠每科技共建医疗AI模型)形成社区化协作,通过授权服务中心实现“两小时服务圈”,解决偏远地区技术支持难题。
为此,华为发布了“星星点灯计划”,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及用户,联合伙伴构建深入地市/区县服务网络,提供全周期一致性服务,让客户获得良好使用体验。目前,已实现地市服务运营中心100+,区县授权服务中心900+,覆盖全国2800+区县。
第三面向合作伙伴,转变为全方位深层次协同,在组织、流程、平台等方面全面实现对接,将合作伙伴从“技术执行方”升级为“联合创新者”,构建共生型生态。
为此,华为提出的“与伙伴深度协同”并非简单的技术合作或项目分包,而是通过组织融合、能力共享、价值共生,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共同体。如今,华为已扩大合作集成商从1350家至2500家,认证工程师从1万增至2万,强化交付能力;建立服务产业联盟,联合开发50个创新方案(如与科大讯飞共建“飞星二号”智算平台)。
应该说,华为是真的实干,而山西也是真的实用。在“数智世界 太行有为”山西新质生产力大会上,笔者看到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新质生产力实际案例——得益于华为跨越单一设备供应商的角色定位,沿着客户数智化转型全旅程提供全程陪伴式的服务,推动山西乃至全国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助力客户商业成功。


